-
新闻中心
-
【美的标杆】人文学子喜获省三好表彰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数:803 更新时间:2019-04-03
【个人简介】

江澜,女,中共预备党员,2015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现担任2015级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副班长,曾任人文学院学生会副会长。入校后先后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担任副班长期间,团结班级同学开展各项合作,协调组织学生会各部门进行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四年来的学分绩点一直保持年级第一位。
在南艺这方艺术氛围浓厚的热土上,她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坚持崇高的政治信仰 ,勤奋学习、尽职工作,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与人交往热情和善,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争做道德、学习、艺术实践等各方面的先锋模范。
一本以“己”为名的书
——2019年度江苏省三好学生获得者江澜优秀事迹
生活是海,生命似舟,在人生的航行中,坚定是最理想的状态。坚定是人怀揣梦想的不懈追求,《论语》曾有言:“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同时,坚定也是人优质品行和良好德行的映照,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出:“脩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坚定是她的不懈追求,是她的生活方式。从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决定要成为文化的传承人,要成为辛勤的奉献者,要做人生之书的撰稿人。若要优秀,便始终不忘求知笃学、宽容谦逊、兢兢业业。如此,她怀抱着一颗赤诚的真心,看准目标,风雨无阻,坚定向前。

她是江澜,是2015级文物鉴赏与修复班的一名学生。她对文化的热爱来自于幼时父亲给她的书——一本讲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书。在书里,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在书里,置身现实也可以遍览古今。书的世界令她沉醉,汲取知识令她快乐而充实,思考自身令她清醒又理智。走进南京艺术学院,选择文物修复系的古籍保护方向。她渴望在这里收获梦,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古老的书本,让它们从易碎的长梦中醒来,以这里为起点,她相信能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四年间时光飞逝,在笑容中品尝过成功与心酸,也在泪水中知道了痛苦与温暖。对工作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求、对思想的提升、对实践的探索,这些篇章虽然青涩但却仍然清晰。越是回看这些记忆,她通往未来的道路却越坚定。她想,这些都被她写进了生命的书里,这是这样的一本书。
就如同宋人明理知耻,崇尚学术,端正清白的社会风尚,宋版书也遵循着自己的原则与坚持。板框清晰平直,黑白分明。文字,或欧或颜,都横平竖直,舒展方正。书的职责是承载文化,是将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带给有识之士。她的四年也是怀抱理想、践行职责的四年。

她喜欢思考、积极进取,紧跟时事,不断丰富自己思想上的理论知识学习,紧跟国家步伐,目前已经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四年期间她一直担任2015级文物修复专业的副班长,团结同学、以诚待人,以身作则,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曾经多次组织班级一同前往南京、扬州、苏州、西安等地开展游学活动,不仅遍访各地的博物馆,更和许多大学进行交流,努力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大一至大三期间她在人文学院的学生会任职,从开始的文体社部干事,到后来的组织部部长,再到最后的主席团成员。她全心全意为学院服务,策划安排“古籍制作体验”、“湿拓画体验”等特色活动,组织院内各类球赛以及运动会选拔,两次带领人文学院学生会的同学前往向阳养老院慰问退伍老兵,协助教师开展学生工作,富有创意,能力可靠,广受好评。

敬老院慰问
四年来获得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称号是对她的肯定更是激励。凡事尽力,脚踏实地,人生便会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明代时期市民阶级的发展使文化需求空前庞大,文本的内容变得繁杂而深刻,心学的发展、多种题材的创作也层出不穷,文化的繁荣多彩来自于此。对知识的渴求是烙印在民族记忆里的品格,求知是一种美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寻是当代优秀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和自我要求。

她的大学四年,也是追求智慧,勤奋笃学的四年。尽力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她的笔记被朋友们认为最简洁且清晰,每一节课她的身影都出现在教室第一排,考试前她会拒绝一切娱乐,把自己隔绝在安静的角落。朴素的努力使她做到每学期平均学分绩点都位列年级第一,先后获得过两次一等奖学金和2016-2017年度国家奖学金。并且在大三下半学期,经过层层试炼,获得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推免名额,得以在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继续研习热爱的古籍修复专业。

她专业技能过硬,勤于练习、努力钻研。会在工作室练习不同的装帧形式直到门禁,一遍遍地剪裁纸张,对齐书口,直至没有一毫米的误差。她也曾拿着自制的拓片去挑战制作难度极高的五镶经折,复杂的工序和精细的进程都难不住她。古籍书页的修补也是十分需要耐心的工作,每一个洞口与补纸的搭口都不能超过两毫米,一天下来也就只能完成几张。但她明白,这是一种传承和一种坚持,是获得丰富智慧和强大技能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坚定的追求之旅。

正如同清代在服饰、陶瓷等领域的审美一样,书籍的装帧领域也华丽鲜艳,充满生机,丰富多彩。发现美,品味美,是当代年轻人所需要具有的美好品质,它能让我们更加鲜活,更加感性。因此,拓展视野,提高境界,让心灵常常有所触动,是她毕生的追求。她坚信可以发掘生命中不同事物的价值与美好。修养的提高来源于广博的视野,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多看且多思才能拥有深度。与同学们四处游学的经历让她收获颇多,她曾在西安碑林的石经碑刻前久久驻足,在乾陵的甬道里深深叹息。她也曾前往观看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的年度展览,珍贵的书画、拓片丰富了她的眼界。在日本旅行时特地前往东京国立博物馆和神保町旧书街,面对留存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她的心情微妙且复杂。

书画流动的线条、斑驳但仍不掩其华美的色彩;书页上一笔一捺的运行组合,排版的错落有致;瓶身的光滑圆润,釉色的清蕰温和……留下的事物无疑展现出了艺术之美,它是人类所能共同欣赏的一种极致的体验。而在这背后,她感悟到的是文化之美,是中国古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宇宙的理解与再塑造。对于热爱历史的人来说,这种捕捉美,转化美的过程着实令人着迷。古人的智慧和审美太过令人惊叹臣服。透过透明的展柜,她看见的不仅是器物,更是历史,她热爱去思考和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思想与文化将她和千百年前的人们相连,这感觉十分厚重却也让她倍感荣幸。

民国时期的书善于结合已有的知识,增添新兴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正如她在实践工作方面,做出过的许多尝试和学习。大一大二时她在学姐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市栖霞古寺开展古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并且成为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文化志愿者联合会的注册志愿者。在藏经阁畔的阁楼里,寺庙鲜有游人的后院,朗朗的诵经声,让她的内心收获了无比的平静。清理走经书上的灰尘虫蠹,小心地揭开粘连的书页,就这样不问尘世地单纯与书相伴,只有这一刻,她在与历史独处,这种感觉实在是过分美好,太过难忘了。

然而在金陵图书馆特藏部修复家谱手稿的经历则是不一样的感觉。机构内部的修复工作更具计划性、更有条理、更加严肃,让她体会到的是不一样的工作心态。

在南京艺术学院就读,对艺术的热爱自然也是不会少的,她对舞台一直抱有一份好奇和热忱。大一时她作为舞台效果的负责人与同学们共同参加心理剧大赛获二等奖。大二时在学院迎新晚会上负责灯光效果。大三时更是作为导演组的一员全权负责了人文学院的迎新晚会工作。“优秀组织者”称号的背后是成果展现的巨大满足,也是对她的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迎新晚会
暑期她曾经在南京市清凉画馆实习,跟随管理老师学习了画作配框、展厅布置、展品陈列、画馆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甚至曾被派往拍卖会现场竞拍画品,这种体验是课堂理论的延申,让她对文物艺术品拍卖有了新角度的理解。不仅作为竞拍方,她也作为拍卖方参与过此类活动,作为凤凰集团的志愿者,她用所学向大众展现器物的价值与美好,很欣慰看到它们在慧眼识珠的藏家手中延续价值。

耕耘决定收获,积累成就篇章。四年的时间,她的生命之书里记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师长的谆谆教诲,同学的体贴关爱,遭遇工作的困难要坚强豁达,面临学业的辛苦要笑容以对,还记下了“闳约深美”,记下了“人文日新”……将这些化作前进的动力,坚定不移,相信未来的人生章节,一定会更加经常辉煌灿烂。
图片:江 澜
排版:李茜蹊